基本情况
蒋含韵,江苏南京人,现为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中国近现代视觉文化;艺术史学。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专业博士,伦敦大学学院比较文学专业硕士,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专业本科。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
工作经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
学术成果
期刊论文 | 第一作者
· 《古装与新衣:张光宇人物漫画的线条物性观》,《漫画研究》第2卷,2024年08月,第98-115页。
· 《“文艺复兴”作为中国艺术历史的分期概念》,《美术观察》,2024年07月,第52-58页。
· 《艺术科学的本体之辨——论中国艺术史作为一种现代性知识装置》,收录于人大复印《艺术学理论》,2023年第3期;《美育学刊》,2022年10月,第100-105页。
· 《迂回的艺术史观——吴冠中〈北国风光〉的媒介疆域与文化间性》,《艺术百家》,2022年08月,第20-27页。
· 《另一种写实:梅兰芳在电影〈木兰从军〉中的跨媒介表现》,《电影评介》,2020年12月,第88-92页。
· 《20世纪文艺高峰叙述中的社会改革诉求》,《当代文坛》,2019年09月,第72-76页。
· 《不合时宜的超现代派画家丰子恺》,《艺术百家》,2019年06月,第153-158页。
· 《<疯狂的外星人>:由方言文化透视本土规训与科幻分类》,《电影评介》,2019年04月,第52-55页,引用3。
· 《虚实之间的观看》,《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02月,第63-70页。
期刊译文
· 《艾米·维拉里乔:传声头像与电视面孔》,《北大艺术评论第二辑》,2018年06月,第166-175页。
· 《<摔跤吧!爸爸>:印度电影的专业品质——涅提·蒂瓦里访谈》,《电影艺术》,2018年03月,第101-107页,引用4。
· 《媒介即讯息——彼得·格林纳威访谈》,《电影艺术》,2017年09月,第99-103页,引用5。
著作收录
· 译文《朝向电影的元史学》,收录于《电影宣言:世界电影史宣言文选》,李洋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
· 译文《透明的图像:论摄影写实主义的本质》,收录于《论运动图画:分析美学电影文选》,黎萌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
· 译文《媒介即讯息》,收录于《欧洲电影大师访谈与研究续编》,肖熹编,时代文艺出版社,2022年。
· 论文《另一种写实:梅兰芳在电影〈木兰从军〉中的跨媒介表现》,收录于《中国电影研究》,王海洲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1年;
· 论文《知识型构的“美好”——评首都博物馆“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观看之外:十三场博物馆展览的反思与对话》,王思渝、杭侃主编,文物出版社,2020年。
· 译著《笔尖情愫:钟训正院士风光素描画选》(Paint with Sentiments: scenery sketches by ZHONG, Xunzheng),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
· 国际会议
· 第22届国际美学大会|巴西贝洛奥里藏特|2023年07月
· 哈佛大学东亚学会第26届年会“镜:沉思亚洲”|美国波士顿|2023年02月
· 第14届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论坛“复兴:变动年代的人类学想象”|中国香港|2023年02月
· 第35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动能:迁移”|巴西圣保罗|2022年01月
· 国际美学协会年会“欧洲先锋艺术百年”|斯洛文尼亚|2021年0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