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院介绍 师资力量 学术科研 人才培养 规章制度 国际交流 学生园地 校友天地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学院介绍
师资力量
学术科研
人才培养
规章制度
国际交流
学生园地
校友天地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首页 >> 学术沙龙
学术沙龙
黄小峰《看宋人之所看:宋元绘画的图像与知识》讲座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3-12-17浏览次数:字号:[ ]

12月11日,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拔尖人才”培养项目系列讲座第二讲《看宋人之所看:宋元绘画的图像与知识》,在北京语言大学教二楼101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黄小峰教授受邀主讲,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杨东谕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郭鹏,艺术学院刘山花副院长,绘画教研室丁予茜主任,邬树乙老师,外国语学部“文化遗产发展”项目负责教师刘明谦,艺术学院“拔尖人才”班学员、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线上学友们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黄小峰教授(左)与杨东谕副教授(右)

讲座伊始,黄小峰教授针对如何认识一幅古画并理解其语境这一问题,引出本场讲座的核心论题——以图像细读与图像认知为切入,以看时人所看,思时人所想为立足,通过重构宋元画家创作时的视觉经验和视觉语境,系统地探寻宋元绘画的脉络,并从中发掘一条汇通古今的价值桥梁与观看宋元绘画的当下路径。

黄小峰教授围绕着宋元绘画的图像与知识这一主题,从花鸟、山水和人物画中选取个例,详尽地分享了从图像细读到观念分析再到脉络建构的方法。首先,以一件“三无”作品《写生罂粟》抛出本次讲座的议题:我们如何观看一幅古画。通过描述其视觉内容,将其与《百花图卷》、自然花卉比较,从宫扇媒介的特性与书画互释角度,关注到“并蒂”图式及其在宋代的祥瑞表征。又对比了《出水芙蓉图》与《太液荷风图》的绘画视角与构图,并且讲解西方早期透视法原理,深入分析了宋代画家独特的观看方式与创作理念;再从《兰花》、《墨兰图》和“仕女梅粧”铭镜的图像分析中寻找到这些花鸟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在探讨了花卉的体裁、宫扇的场景、执扇群体等因素后,推论这类图像应与女性观众群体有关。

讲座现场(一)

随后,黄小峰教授引导观众聚焦《溪山行旅图》中处于特定时空瞬间的行脚僧形象,经由对僧人身份、斗笠形制与画面中“三点式建筑”的考察,分析“藏”与“露”背后隐含的时间逻辑,关注禅宗经历修行达到“顿悟”之间的隐喻关系。同时揭示由读画行为所产生的观众与作品、作者之间的互动趣味,引导观者像参悟佛法一般从读画中探寻更多意味。

讲座现场(二)     

最后,黄小峰教授列举了一系列“货郎”题材作品,通过对货物品类的细致观察与考据分析以及对宋代真实货郎场景和世俗生活的梳理考察后,将这件作品置于医药语境中重新审视。同时以大量儿童形象和与儿童相关的元素为参照,逐步发掘《货郎图》所蕴含的儿童主题与宋代公共卫生观念等文化寓意。

现场交流

总结环节,黄小峰教授强调立足于社会、文化与历史语境的绘画作品及其图像脉络,会催生一种全新的观看方式与视觉知识系统,反之这种系统又会对绘画分析带来多样的维度和视角,使得研究者能更好地深入艺术作品的视觉语境之中,领略图像背后的多重含义与宏大叙事。讲座之后,黄小峰教授耐心解答了现场师生的问题,并且强调看待古画要具有历史的眼光,这种历史的眼光为古代和现代架起沟通的桥梁,更有助于启发我们看待当下世界的方式。

同学现场提问

学术主持杨东谕副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他表示,黄小峰教授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跟我们分享了如何用图像细读去探讨宋元绘画的视觉问题。通过对每件作品视觉内容的细节“特殊性”,提出各样而特定的疑问,再带着这些疑问逐步走进宋元绘画的世界,以客观严谨的考据分析,慢慢构建起看似独立的、甚至是“三无”的碎片作品之间的联系,从而积累起观看宋元绘画的方法。尤其对于在当下的观看而言,对图像尽可能细致的观察与描述,图像之间的互动关系,对观众群体的细化区分等等,均可以为我们的研究解读带来新的视角与突破。

师生合影

现场大合影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