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院介绍 师资力量 学术科研 人才培养 规章制度 国际交流 学生园地 校友天地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学院介绍
师资力量
学术科研
人才培养
规章制度
国际交流
学生园地
校友天地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北语艺术学院携手中国音乐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成功联合举办第六期“乐道”音乐讲坛暨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英语课程教学汇报
发布日期:2022-01-23浏览次数:字号:[ ]

2022年1月19日17:00,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国际教育与传播专业《音乐表演实践英语》与《中国音乐国际传播》课程师生携手中国音乐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成功举办了第六期“乐道”音乐讲坛暨“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英语课程教学汇报。





出席本次教学汇报的领导及校外专家有: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陈霞、艺术学院副院长史大鹏、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陆薇教授、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士俊副教授、北京电影学院人文学部支部书记、硕士导师谭慧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基础部英语教研室主任陈彬彬副教授、天津音乐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孔维锋副教授、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导师周晓玲教授、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声学博士、硕士导师、图书馆馆长付晓东教授、中央音乐学院人文学部外语教研室主任武越、北京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英语教研室主任阙艳华副教授等。此外,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潘赛仙副教授以及青年教师刘燕梅也带队首次参加本次活动。




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陈霞、艺术学院副院长史大鹏进行了开幕致辞,音乐汇报正式开始。本次教学汇报活动采用线上视频直播方式,来自全国十多所高校的师生以及北语《书写中国音乐传奇》课程的三十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同时全程观看了直播,汇报由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在读研究生任洁担任主持。此次汇报分为学生汇报和专家点评两个部分。


学生汇报


汇报中,学生代表们用流利的英语口语,扎实的音乐专业理论基础,结合各自不同的专业方向及自身经历,向观众们介绍讲解了中国音乐故事,中国传统器乐、器乐演奏技巧、音乐学理论、西方乐器、音乐论文汇报等主题。学生们的精彩演讲以及现场展示赢得了线上的专家及观众们的充分肯定及称赞。



  


  


 



专家点评


同学们的汇报结束后,由中国音乐学院郭锦霞教授主持专家点评环节。现场专家陆薇老师、谭慧老师、付晓东老师、常士俊老师、陈彬彬老师、孔维锋老师、武越老师、周晓玲老师、阙艳华老师等分别对学生们的精彩表现做出了中肯的评价,提出了应该注意音乐术语翻译的专业性与学术性,英语写作与口语表达的规范性,演讲中呈现音乐的必要性,音乐作为中国文化载体进行国际传播的重要性等问题,并深入探讨了“新文科”背景下的艺术英语的教学模式、中国文化传播、对外交流、跨学科跨专业学习等问题,并对艺术英语教学领域以及“专业+语言”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展望。



  




  





《音乐专业英语口语》于2017年9月开始开设,由中国音乐学院基础教学部郭锦霞副教授主讲,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课程以改变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为切入点,探索英语教学如何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服务,在英语教学中融入音乐通识的英语表达,语言教学紧扣专业内容,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获得相关专业信息,力求帮助学生在专业学术活动中使用“专言专语”,旨在提升学生学术素养与跨文化意识,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且能讲好中国音乐故事的优秀人才。

《音乐实践英语》和《中国音乐国际传播》是由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青年教师姚紫津于2018年秋季开设的课程,是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针对音乐国际教育与传播专业特性和需求,结合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化平台和语言教学优势设计的专业必修课。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专业ESP课程群共设有《音乐基础英语I、II》、《音乐实践英语》、《中国音乐英语》、《中国音乐国际传播》、《跨文化音乐交流》等12学分的系列课程,将英语语言贯穿在专业学习中四年不断线。本课程群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能力为核心,强调英语语言在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与传播中的运用。




新时代新使命下的“新文科”教育,要求必须加快创新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

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将结合本校办学宗旨,将音乐专业人才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作为主要内容,扩展国际视野,强化专业优势,肩负起培养精通外语,能讲好中国音乐故事,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迈向国际化的优秀复合型人才的时代重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