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杨 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副书记、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原绘画教研室主任
研究领域
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坚守中国画艺术的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加强理论厚度、探索观念创新。基于中央美术学院扎实的基本功底与深厚的家学渊薮,站位高远、立意深厚。深入研究中国水墨人物画以线造型的凝炼持重,注重强调形体的线形节奏、块面应用与虚实、干湿皴擦的结合,并以线、墨、色的互动在画面中显出空间层次,烘托出浑厚朴重、强劲含蓄的气势与氛围,服务于或润秀或沧桑的旨意要求。
在中国画教学过程中,开展专业教学课程的改革创新。注重学生在造型基础、专业基础、审美能力上的训练,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并培养艺术创作的能力,曾获优秀教学奖。近年来,培养的优秀学生在国家级美术展览上获得奖项。
教育背景
中央美术学院硕士
中央美术学院学士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人民大学附中
工作经历
2006-今 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前身人文学院艺术系2014年以前)
学术成果
《鹤翔昌瑞》(合作)悬挂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母亲》入选“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
《藏女》参加“百年如歌——国际妇女解放运动100周年展”;
《真情》入选中国美协的“情系汶川—全国抗震救灾特展”;
《慈母》入选中国美协“民生·生民—中国水墨人物画学术邀请展”;
《守望》《岁月》入选“重庆立场—中国当代艺术大展”;《阳光》参加“传承与创新—70、80后新人中国画邀请展”;
《活着》入选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艺术院校青年教师优秀国画作品展”;
《待发》(合作)入选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老人肖像》、《少数民族肖像》入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活力丝路—构建21世纪青年丝路文化交流合作‘美丽中国·中国美术家作品展’”,并入选中宣部纪念一带一路五周年系列活动;《空间系列》应邀参加保加利亚博物馆“东渐西传文明互鉴—中保建交70周年作品展”等。
《好日子》参加献给母亲的歌——庆祝建党100年百名女画家作品展。

王杨《藏女》中国画190X190CM2006年

王杨《慈母》140x100CM中国画2008年

王杨《母亲》局部2002年

王杨《母亲》中国画380x190CM2002年
论文
《中国写意人物画的“色墨相生”》发表于《美术观察》2014.3总第223期;
《论中国画造型基础的“四维训练”》发表于 《美术观察》2014.8总第223期;
《论传统中国画造型观念的十个特征》发表于《艺术评论》2014.7总第128期;
《扬弃与建构—中国人物画教学模式改革》发表于《美术观察》2015.5总第237期;
《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亟须“正位”》发表于《人民日报》2015.6.26第24457期理论版;
《论中国画“临、变、创”的递进结构》发表于《美术观察》2016.12总第256期;
北京语言大学校级项目《论中国画“临、变、创”的递进结构》结项。
开设课程
本科生课程:水墨(二)、(三)、毕业考察等;
研究生课程:水墨人体写生与表现、中国画笔墨精神与创作、水墨与新媒介等。
社会服务/学术兼职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际交流
哥斯达黎加大学、古巴哈瓦那大学、牙买加大学个展;
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开展美术作品学术交流;
与乌拉圭驻华大使馆举办“中乌艺术交流展”;
组织中韩交流五届画展;
多次培训孔子学院外派中方校长、教师并参与编写教材。
联系方式
邮箱:yangwang_14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