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姣,1989年生,女,艺术学博士(作曲专业),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专业教师。
研究领域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华人音乐创作与作曲家研究
教育背景
2005-2008 沈阳音乐学院附中 作曲专业
2008-2013 中国音乐学院 作曲专业 文学学士学位
2013-2016 中国音乐学院 作曲专业 艺术硕士学位
2018-2021 中国音乐学院 作曲专业 艺术学博士学位
创作主要荣誉:
1. 2020年,人声与管弦乐队作品《寄扬州韩绰判官》获“ISING!国际青年作曲比赛”一等奖。
2. 2016年,管弦乐队作品《海与夜的诗篇》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创作项目(音乐作曲类)。
3. 2018年,为电影《黄昏中的鱼肚白》配乐,获中国广播电视总台CCTV6“百合奖”及中国公安部“金盾奖”。
4. 2016年,室内乐作品《云裳遥想》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器乐作品奖。(全国第六名)
5. 2016年,民族室内乐作品《风之涣》获第二届“中国之声”作曲比赛,作曲家组一等奖。
6. 2014年,作品《漠·情》获第三十一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原创作品奖。
7. 2013年,室内乐队作品《三世》获ISCM中国·成都“阳光杯”新音乐作品比赛,三等奖。
研究项目
1. 2018-2021年,担任项目“探究美籍华裔作曲家创作中‘中国元素’的‘隐性’与‘显性’表现”(中国音乐学院课题制博士重点项目-“中央支持地方建设—双一流建设——教育教学水平展示与评比”),负责人。
2. 2021年,担任项目 “民族室内乐重奏在中、小学的创作与实践”( 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重点项目),主要参与者。
3. 2021年,课题“海外华人音乐创作的‘笔墨’语言“获批北京语言大学校级博士科研项目,任项目负责人。
4. 2019-2020,任著作《百川汇流的声景——作曲家梁雷的人文诠释》,特约“审稿人”。
出版作品及论文:
1. 发表论文《逆流而上,汇于百川——评作曲家梁雷与文集<百川汇流的声景>》《音乐生活》(2021.11)。
2. 出版管弦乐队作品《海与夜的诗篇》(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
3. 出版管弦乐队作品《山之巅》(DVD)(人民音乐电子音像出版社,2017)
4. 发表论文《境中之影——解析梁雷弦乐队作品<境>》《借音乐提问》(班丽霞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11)。
5. 出版室内乐作品《风之涣》(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
6. 出版室内乐作品《漠·情》(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7. 发表歌曲《因为有你》《音乐创作》(2013.02)
部分创作:
(一)声乐、器乐及室内乐作品
1. 《空·蒙》(2021),中国-东盟当代乐团委约并首演
2. 《Lucid Dream》(2020),北京当代乐团首演
3. 单簧管独奏《咏声II》(2020)
4. 民族室内乐《风之涣》(2014/2019)
5. 声乐作品《山居吟》(2019)
6. 民族室内乐《弦舞》(2017)
7. 声乐作品《蒹葭》(2016)
8. 声乐作品《邂逅》(2014)
9. 民族室内乐《云裳遥想》(2012)
10. 混合室内乐《三世》(2012)
11. 民族室内乐《融》(2011)
(二)管弦乐、音乐剧、歌剧等艺术体裁
1. 人声、琵琶与管弦乐队《寄扬州韩绰判官》(2020),由苏州交响乐团首演。
2. 人声与管弦乐队《登鹳雀楼》(2020),由中国乐派交响乐团首演。
3. 室内歌剧《浮生若梦》(2019),由中国音乐学院爱乐室内乐团首演。
4. 电影配乐《黄昏中的鱼肚白》(2017-2018)
5. 音乐剧《寻乐记》(2016-2017),于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首演。
6. 丝弦与民族管弦乐队《滇乡彩云》(2017),由云南省滇剧院委约并首演。
7. 管弦乐队《海与夜的诗篇》(2016),由德国海德堡爱乐乐团委约并首演、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国首演。
社会服务/学术兼职
中国-东盟当代乐团驻团作曲家
开设课程
本科生课程:
1. 《曲式与作品分析》
2. 《基本乐理》
3. 《视唱练耳》
联系方式
邮箱:zhangjiao_blc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