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7日,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邀请了中国古典绘画风格的著名画家任重,在学院艺术展厅展出他的经典画作,并于12月19日下午七点在逸夫报告厅举办了一场名为《中国绘画的语言》的精彩讲座。讲座采取了边讲边画,互动提问,点评画作的形式,受到了在校师生们以及慕名而来的书画爱好者们的喜爱,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刘山花首先致辞,介绍了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通过作品她注意到任重这位艺术家,发现他的作品师法古人,注重章法和笔法的运用,适合研习中国书画专业的学生学习借鉴,刘副院长向任重及在场观众提出了三个思考:“作为自学成才的青年画家如何长期坚持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如何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来面对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如何理解传承艺术经典,由技入道,道法自然?希望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任重老师能以‘中国绘画的语言’这个命题,与大家分享他的观点和认识。” 
任重,号千里,职业画家、收藏家。年少才俊,深思敏学。筑基国学,涵养诗文,遍临名迹,精研古法。其人心静如水、志节高迈,学艺态度严谨勤奋。其作品不论山水、人物、花鸟,渊雅静穆,清逸高古。2011年至今,先后在北京荣宝斋、中国美术馆、上海朵云轩等地举办过多次个人展览,出版有《金泥玉屑》、《任重画集》、《任重精品花鸟画》等著作。 在本次讲座中,任重先从诗歌举例,“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他认为精彩的语言有画面,高级的绘画会讲话,语言与绘画在传承中完善,在创造中发展。在现场即兴创作时,任重选择了画苏东坡与竹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子富有中国文化内涵,所以不同于西方的郁金香和玫瑰,它成为了中国画经常表现的题材之一。从容潇洒的流畅运笔反映出画者深厚而扎实的白描基本功底,任重边画边讲述自己对中国绘画的见解,分享自学经历,提倡学画要学蜜蜂采百家蜜的态度,得到了现场观众的一致赞同。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任重以略显沙哑的嗓音,不疾不徐地表述着自己对绘画的挚爱,真情实感纷纷感染了在场的观众。互动环节的一问一答的方式使现场气氛愈加活跃,在点评环节时,来自北语艺术学院和校外的学生先后展示了自己的临创画作,得到任重的鼓励和中肯的建议,他强调作为画者一定要端正从艺态度:“画价贱不丢人,画不好不丢人,不好好画最丢人。”原计划两个小时的讲座,由于现场气氛的热烈,延时到三个多小时才结束,大家近距离的感受到一位杰出画家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展览与讲座的举办不仅丰富了大学校园文化,活跃了学术研究氛围,提高了师生的艺术和文化素养,更体现出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传承、传播、交流、发展、创新”的办学宗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态度、对中国艺术文化传播的坚定决心,始终坚持博采众长,不拘泥于一孔之见,无论哪家哪派,只要有长处,都值得吸收和学习, 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对传统的责任使命感,使艺术学院不同于其它兄弟院校,相信艺术学院在传播中国艺术文化之路上,会越走越远。
文:邬树乙 照片提供:重文堂
|